放射性皮炎(radiodemlatitis)是由各种类型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皮肤黏膜损伤。
临床要点 1 . 急性放射性皮炎 ①发生于局部一次性大剂量或短期内多次小剂量照射后。 ②经 8 ~ 2 0天潜伏期后,照射处出现放射性皮炎 ①发生于局部长期微量照射后。 ②潜伏期数月至数十年。 ③局部 皮肤干燥、粗糙、皲裂、毛发脱落,指 ( 趾)甲色素沉着、纵嵴以至脱落。 ④日久可发生肿 瘤 ( 多为鳞癌、基底细胞癌或纤维肉瘤) 。
病理变化 光镜病变 1 .急性放射性皮炎 ①放射性皮炎 ①表皮萎缩或不规则增生,可糜烂、溃疡; ②部分角质形成细胞 异型 ( 尤以表皮下部明显) ; ③变性,可见异型纤维母细 胞; ④血管周围可有嗜酸性纤维物质沉积,深部血管可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血栓形成、管 腔闭塞; ⑤局部附属器减少或消失; ⑥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噬色素细胞; ⑦继 发肿瘤。
病理鉴别诊断 ①急性接触性皮炎; ②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 ③硬化萎缩性苔藓等。
一、多见于从事放射工作者或接受大剂量放疗的患者。损害发生在放射线接触部位。 二、急性放射性皮炎潜伏期1~3周,由短期接受大剂量射线所致。 (一) Ⅰ度照射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放射性皮炎由于长期反复接受小剂量射线,或有急性转变而来。 (一)潜伏期数月至数十年。 (二)表现为皮肤干燥、萎缩、腺体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脱失、毛发脱落,形成溃疡,经久不愈。可癌变。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皮损完全消退,症状、体征消失,无继发感染。 二、好转标准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继发感染控制。
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
水肿
| 顺铂 |阿霉素 |
| 泛发性红色斑块 |瘙痒 |溃疡 |鳞屑 |毛发异常 |疱疹 |水肿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